临朐县山旺镇福和希望小学立足本地实际,将公民责任教育实践活动引入德育课程,依托综合实践活动课,开展了“亲近自然,融入生活,关注社会”的教育活动,增强了广大师生的社会责任感,探索出了一条将责任教育理念转变为可操作主题活动之路,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。
定方向,立目标
基于责任教育是一项主体性教育的认识,我们围绕学生、教师、学校三个层面确立发展目标。
学生发展目标突出“小事体验”。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日常小事,关爱同学,关心集体,以小主人的角色体验学校生活;让学生走进家庭生活,关爱父母,关心家庭,以小家长的角色体验家庭生活;让学生走入社会实践,传播公民知识,呼唤公民责任,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,以小公民的角色体验社会生活。
教师发展目标突出“观念转变”。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,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业务素质和研究水平,以先进的教育手段、富有美感的教育方法和现代教育观来对待教育工作,让教师们激情工作的同时与同事、学生分享交流成功的乐趣,增强幸福指数。
学校发展目标突出“整体视野”。以学校整体发展统领教育系列活动,形成鲜明科学的学校德育教育活动的特色,提升学校的办学文化品位,焕发学校生命的活力。
活载体,建平台
学校注重不断创新教育载体,在全社会构筑全方位、立体式、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的教育体系。
“两支队伍”强化教育师资。一支是以各班的班主任为主的校内辅导员,另一支是由家长、部门负责人为主的校外辅导员。
“三大活动”打造活动平台。以学生自主编制的《公民责任教育三字经》为指导,在学校开展以“关心学校”为主题的集体主义教育活动,在家庭开展以“关爱长辈”为主题的感恩亲情教育活动,在社区开展以“关注社会”为主题的社区公益服务活动。
“四大课堂”构筑课堂阵地。“学校课堂”以学校为活动中心,解决责任教育的理论问题和校内活动指导;“镇区课堂”以镇区职能部门和厂矿企业为活动中心,研究社区社会现象,提出发展建议,倡树文明新风;“景区课堂”以学校周边风景名胜为活动中心,关注当地风土人情,宣传景区保护知识;“田间课堂”以农田、果菜棚为活动中心,学习劳动技巧,体验劳动艰辛。
挖资源,富内涵
我们还充分挖掘社会教育资源,因地制宜,坚持“五个走进”,不断拓宽学校责任教育的渠道。
走进社区。组织学生开展调查分析,找寻家乡发展变化,开展找寻错别字活动,引导人们规范使用汉字,建设文明城镇;集市后,自发打扫街道卫生,分析垃圾分布产生原因;定期慰问老人,关注外来工子女上学问题,用自己的行动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。
走进植物园。学校借助校外丰富的植物资源,开展适合当地种植业特色的实践活动,考查当地的物产与气候、土壤的关系,掌握劳动技能,懂得劳动创造财富的道理。
走进景区。学校开展“发现尧山”“寻找名人的足迹”“走近历史遗址”系列活动,引导学生开发《石月亮为什么流泪》《我问尧山有多高》等课例资源,了解了吴芳亭、王会文等地方名人的先进事迹,感受了闫家吾、东陈家楼、董家沟等历史遗址的文化气息。
走进山旺化石。组织学生参观游览山旺化石出土地和地质公园,进行调查研究,以历史的眼光看待当地特色文化,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,培养科学探究的思想,增强学生保护化石、爱护地球的观念。
走进传统节日。结合我国传统节日,学校引导学生探寻当地的民俗文化,对传统节日的来历、习俗进行搜集整理,弘扬传统节日的优秀成分,剔除迷信做法,呼吁人们文明科学过节,并整理成内容丰富、图文并茂的校本教材。
注方法,成机制
教师采取“小课题研究”为主的方法,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,按照“确认问题、制定方案——寻找资料、亲历实践——验证假设、分析研究——解决问题、成果分享——总结反思”的思路开发主题教育资源,通过小观察、小展览、小制作、小论文的形式集中展示,强化课题研究成果的资源共享成效。在整个活动中,从问题选择、收集资料、调查研究、制订方案到举行汇报演示,都是学生自主进行,老师担当组织者、指导者、协调者的角色,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精神。
在责任教育理念引导下,学校取得了不少的荣誉。学校组织的“啄木鸟在行动”在2013年全市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评选中获一等奖;学校参与的潍坊市重大研究问题《利用校外教育资源,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》已通过市教科院专家团验收。学校的“坚持五个走进,拓宽学生德育教育渠道”的资源开发办法在共青团山东省委网站上进行了宣传报道。学生们针对家乡大樱桃发展提出了建设购销基地的建议,极大地拉动了当地品牌经济的发展,形成了享誉四方的“山旺品牌”;2014年4月22日,学校组织的“地球日”宣传活动,获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。